岳阳屈子祠简介
导语 屈子祠,被列为“岳阳十景”之一,景名“玉笥吟骚”。屈子祠又称屈原庙和汨罗庙,在汨罗市玉笥山上,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。
屈子祠历史悠久,始建于东汉前,原在汨罗江边,清乾隆二十一年(1766)迁建现址。据王嘉《拾遗记》载,屈原死后,“楚人为之立祠,汉末犹在。”祠为砖木结构,坐北朝南稍偏东,单檐歇山顶,东西宽 32.7 米、南北长 50.5 米,建筑面积 1651.35 平方米,分前、中、后三进。一、二进各有中、东、西三厅,前、中进间有坍墀,中筑大花台二个,各植金桂一株。中进与后进间以过厅相连,两侧天井植金桂、银桂,树龄在 300 年以上。后进中厅两侧为厢房。
祠门正面镶嵌五龙捧圣白垂石雕刻,正中镌“屈子祠”3 字,字体雄浑有力。三座大门以花岗石筑砌,山墙上有浮雕 17 幅,记述屈原生平及其在汨罗江畔的生活情景。中厅壁上悬挂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全文雕屏,上枋悬挂“光争日月”匾额。中进中厅置神龛,中供“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”牌,黑底金字。左吊巨钟,右置大鼓。后进中厅置屈原镀金塑像,高 3 米,造艺精湛,栩栩如生。东西厢房辟为展室,介绍屈原一生和他的著作等,为国内最早最大的屈原纪念建筑群,反映了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怀念。
从平面布局看,以正门、神龛和塑像为中轴线,布局匀称,有天井、丹墀、回廊,疏密合理,既不松散有利于通风采光,又有利于排水防潮。中、后进三间的过厅如鸟之身躯,丹墀两侧的偏厅有如鸟之两翼,振翅欲飞。据民间老建筑师介绍,这种布局是楚民族图腾,也是屈原作品中多次描绘的凤鸟的变形,这种构思真是匠心独具,令人叹服。整个建筑厅、堂、池、廊、楼、阁浑然一体,结构严谨,雕花精细,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典型风格。2001 年 6 月 25 日,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,在屈子祠的东侧新建了屈原碑林,占地 20 亩,耗资 400 多万元,于 1994 年竣工。其分离骚阁、天间坛、九歌台、九章馆、招魂堂、独独亭、思贤楼、垂花门等 8 部分,互相连接成近 200 米碑廊,树碑 354 块,分勒屈赋 25 篇暨后贤咏赞屈原的诗文。以屈原忧国爱民、上下求索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,将屈原的全部作品串成一个整体。整个建筑采用亭、台、楼、阁等古典建筑形式,其建筑风格立足南方之秀,并吸收北方之雄,为砖木混合物,上盖黄色琉璃瓦,下铺白色花岗石地面,各自独立,又以廊衔接,交相辉映,使之集当代第一流书法,建筑和雕刻艺术于一体,成为屈子祠又一大景观,既供今人游览、欣赏,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。
在屈子祠和屈原碑林的周围,还有许多纪念屈原的名胜古迹。其中著名的景点有独醒亭、骚坛、濯缨桥、桃花洞、剪刀池、绣花墩、望爷墩、寿星台,被称为“玉笥八景”。离屈子祠不远的汨罗山上有屈原墓,1956 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这些古迹有的已经修复,有的遗址仍存,可供人们游览。
汨罗江之所以驰名中外,实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停留和抱石自沉汨罗江密切相关。汨罗江是屈原的第二故乡,他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史迹,屈子祠只是其中一处纪念屈原的代表性建筑。伴随屈原声名的广泛流传,汨罗江也因此远近扬名,被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称为“蓝墨水的上游”,屈子祠也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。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岳阳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端午】,即可获取岳阳端午全攻略,包括龙舟赛、景区活动、旅游推荐、热门景区预约等(持续更新)